思君如故

爱发电:思君如故

第五十七章:迁都登基(完结)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初四,大明洪武皇帝退位,皇太子朱标即位。


“标儿,你准备准备,咱要退位了。”朱元璋的话如同重磅敲在朱标脑门。


他愣愣地看向他爹,眼中满是“您在谐谑(谐谑,意同开玩笑)否?”


朱元璋难得看他这呆愣的模样,不禁笑起。


许久朱标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道:“退位之事事关社稷,您可要三思,一旦儿子接下皇位那您可就没得后悔了,儿子也不会还您了啊。”


登临九五,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为储二十余载兢兢业业不就为那一刻?只是比起立刻登基,他还是不希望他爹一时冲动做下决定将来反悔没得伤了他们父子之情。


朱元璋正了正脸色,一脸肃容说道:“退位之事咱已经考虑了两年了,从决定迁都的那一日起,咱便在等着这一天了。标儿,汉武唐宗何等风采,可老了一样糊涂,咱啊才不想落得跟他们一样,父子反目,干脆呀,趁着爹还没老糊涂,退了也好,之后你登基了也还能在后面给你兜底。”


朱元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朱标也只好点头同意了,便这样,两代帝王交接的决定便这般轻易的定了。


…………


次日早朝,朱元璋便雷厉风行地宣布了退位的旨意。


“自洪武二十四年,皇太子大难不死,天佑我大明,那时起朕便在想着退位之事,但又怕皇太子年轻担不起事,便拖到今日。而今朕年纪越发大了,想昔年汉武唐宗年轻时何等英明神武,晚年却多有昏聩,而隋文帝杨坚更是,晚年多疑,屠戮功臣,废长立幼,以致隋朝短短二世,咱不忍落得他们一般结果,干脆早早退位得好。”


奉天殿一阵寂静,鸦雀无声,只有朱元璋的声音回响着。


看着底下的朝臣,朱元璋继续说道:“退位诏书朕早已拟好,宗人府宗正、礼部尚书,传旨!”


“奉天皇帝,诏曰:


…………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夫五德更始,三正迭兴,驭物资贤,登庸启圣。元德沦微,危亡荐袭。蒙元凶虐,实违天地;元顺昏暴,取紊人神。三光再沉,七庙如缀。鼎业几移,含识知泯。


朕一匡颓运,再造中原,固以兴灭继绝。


朕在位二十有六载,然,朕年老体衰、力有不逮,恐不力国事。


皇太子朱标服膺明哲,辅亮我皇家,文德光于四海。格尔上下神祗,罔不克顺,地平天成,万邦以乂。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


…………


着皇帝位,钦此!”


朱元璋诏书一下,群臣面面相觑,作为朱元璋的老臣,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担心新帝即位他们得给新帝的心腹让位,可同时由于这么多年朱元璋的刻意操作,他们又隶属朱标,也就是新帝的心腹,这……权利让渡着实过于平静了。


本以为接下来会来一个三请三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想出了无数条请求朱标即位的理由,只是朱标接下来的操作却是让他们呆愣住了,只见朱标接下平静地诏书。


“儿臣接旨,谢父皇恩典。”


没了,没了!


说好的三请三让呢?群臣傻眼了。


朱元璋也明显愣了一下,很显然,他也以为朱标会来个三请三让,不过很快就回过神来笑开了颜。


“好!好!好!不愧是咱的儿子,这位子是咱心甘情愿让的,亦是你心甘情愿接的,咱父子不搞那套虚的!”


“吾皇英明,吾皇万岁!”


在朝臣的齐呼万岁中,朱元璋走下龙椅,亲自将朱标扶着坐在龙椅上,说道:“三日后举行即位大典,而今,见过新皇。”


“臣等参见新皇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朱标长袖一挥,自成帝王之气。


…………


三日后的登基大典是在应天举行的,因为朱标说“爹,当初您在这里立的太子,而今儿子便要在应天登基,也好让娘看看。”


“好好好,咱知道,咱的标儿是个孝顺的,咱一起去看看你娘,把这个好消息亲口告诉她知道。”朱元璋满含热泪,他等了太久了,从朱标出生,从朱标被立为太子,他便一直在等着这一天,将皇位亲手送到他手里的这一天。


父子二人去到供奉祖宗牌位的奉先殿。


“你去跟你娘说说,咱跟你祖父祖母唠唠。”朱元璋看着父母的灵位,在朱标上了香后便将人打发了。


朱标点头,去到马皇后面前,上了香火,跪在了马皇后灵位前的团蒲上。


“娘,儿子要登基了,儿子当太子那日,您道儿子穿上太子服便是一个俊俏的小郎君,待明日,儿子穿上龙袍,您再看看,儿子是不是越发俊俏了。”说着朱标不禁落下泪来。


“娘,您走的太早了,儿子好想您。”


…………


父子两从奉先殿出来,都有些沉默。


次日,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经过一系列繁杂的礼仪,朱标身着帝王服,未着冠冕,一步一步朝着高台走去,及至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


“皇帝之责,在天下,望尔勤勉执政,创我大明盛世!”说着朱元璋便将象征着帝王身份的十一蔬冠冕戴到了他的头上,又亲手将国玺交到了朱标手中。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初七,朱标即位,于次年改元长安,意长治久安,也饱含着唯有他们父子知道之隐意。


洪武二十七年春,迁都北平,是为长安元年。


【完结】

评论(14)

热度(358)

  1. 共1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